第414章 我们是在拍电影而他们是在说过去(第2页)


    正在忙碌的剧组听到这话突然就懵逼了。
    什么情况?
    这两位感情戏精湛的老人居然不是职业演员?
    听导演的意思,他们居然是土生土长的水上人家?
    段一鸿江涵雨几人在这里没有戏份,也没有过来,最终还是易阳千喜成为大家的嘴替,问出心中的疑惑。
    “哥,这两位爷爷奶奶真不是演员?”
    苏秦显然都明白大家心里在疑惑什么,三两句话就给他们解释清楚。
    “爷爷奶奶都不是演员,而是在这条江上打渔为生的渔民,这些渔船码头也是他们和其他渔民一起借给剧组用的。”
    “他们小时候就经历过许多战火,也亲历过抗鹰援潮,他们的儿子就是那时候上了战场再也没有回来,他们家的香火就这样断了。”
    “所以当他们听说我们要拍抗鹰援潮,要拍他们孩子的伟大故事,就毫不犹豫把场地无偿借给我们,并愿意无偿出演。”
    听完他一番介绍,剧组的人心里都堵得慌。
    难怪这里的渔民对这部电影都有着特别的感情,难怪二老在出演这些镜头的时候没有丝毫刻意表演的痕迹。
    剧组是在拍电影,而他们是讲过去。
    他们就是战争的受害者,他们的身上就镌刻着一部沉重的民族觉醒史、抗战史、复兴史。
    “如果他们的儿子没有战死,如果他们的香火不曾断绝,他们的孙子也该和我们一般大了吧。”
    不知是谁感慨了这么一句,霎时间把沉重的氛围渲染得又浓重了几分。
    七十岁,四五十岁,二三十岁。
    他们原本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快乐,可如今只有他们二老孤苦伶仃。
    而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的,正是他们那一代人心甘情愿送儿子上战场,用热血和伟大换来的盛世中华。
    这一夜,全剧组的人集体失眠。
    如果说在东北冰寒环境的拍摄是磨炼了他们的筋骨和意志,那今晚的所见所闻就是升华了他们的灵魂。
    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感,就算是豁出命也要把这部电影拍好,绝对不能对不起为国而战的热血先烈。
    次日,天微微亮。
    全剧组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,架好设备,化好妆容,只为捕捉清晨的意境和微光。
    船头。
    伍千里和家人告辞离别。
    “立春就回来。”
    “回来给你们盖房子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