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节 学术与政治 下(第6页)


    总之自己尽力了。
    李丁文却没有石越那样的盲目乐观,他皱了皱眉头,对石越没有和自己商议微微有点不满,“公子,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兵器研究院在一年之内没有任何成绩,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呀。
    这个研究院是要花掉国库不少钱,还要平白送出一堆官职,肯定有人盯着这里的。”
    这些话刚才宴会上不能说,现在只有两人了,他就不吐不快。
    石越还真没有想到这些,他苦笑道:“这个我有点欠考虑了,不过我们可以相信沈括他们的,最多我也多用点心,这是对国家大有好处的事情,我不能太计较个人政治上的得失。”
    李丁文听他这么说,心里也知道他说的在理,只好勉强接受:“智者先保身后为国,公子是大有为之人,有朝一日披麻拜相,再做这些事也不迟。
    如今之计,只有尽量在一年内做出成绩来,这样坏事就会变成好事。
    兵器研究院就成为公子的重要政绩。”
    石越其实满不在乎的,因为他对宋代技术能力的信心,比李丁文还要强。
    又听李丁文问道:“公子是怎么样说服王安石从国库拿钱支持兵器院的研究的?”
    对于从国库拿钱出来这样高难度的动作石越也能完成,李丁文深表佩服。
    其实王安石对国库的开销并不小气,他的财政政策的特点就是开源而不节流,但是毕竟石越和王安石是隐隐的对手,特别是王雱对石越颇有戒心,所以李丁文还是挺奇怪的。
    石越笑道:“从国库拿钱出来,虽然不是那么难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如果王安石想为难我,两府三司讨论十几天,朝议又十几天,搞得沸沸扬扬,几个月后我也拿不到一分钱。
    不过这次的钱,却是皇上的内库里出的。”
    “啊?”
    石越笑了笑,“皇上也和我一样,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    我说研究经费可以由我自己想办法筹集,皇上说那太不成体统,结果他出了这笔钱。
    国库出的不过是研究院的俸禄。
    不过迟早还是要自己想办法的,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    李丁文叹了口气,有点感叹,“皇上还真是明主,一心想着做大有为之事,否则的话这种事情断难如意。”
    这件事说罢,又想起一件事情,因说道:“公子,第一期《白水潭学刊》付印了,你看过没有?”
    “哦,有这事?桑长卿怎么没和我说?”
    石越饶有兴趣的问道。
    “我放了一本在你书房,你看一下,我略略觉得某些地方有点不妥。”
    李丁文随口说道。
    “当然要看,等下叫侍剑送到我卧室。”
    石越靠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看着第一期《白水潭学刊》,看了一下,明理卷无非是对经义的解释与阐述,还有一些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《三代之治》是怎么样符合圣人经义的,让石越看得哑然失笑,也有一些是谈论历史事件得失的;而格物卷则多半是一些数学题,还有一些人对自己提出的数学理论的讨论与证明,另外少部分则是一些物理试验与地理地形的分析……
    石越粗粗的随手翻过,他实在是太累了,看着看着,眼皮开始打架,终于撑不过去,头一歪就睡着了,手中的杂志掉到了地上。
    一直在外面侍候的侍剑轻轻走进来,帮石越把被子盖好,捡起地上的杂志,只见那一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:“圣世宜讲求先王之法,不当取疑文虚说以图治”
    ,那是议论王莽改制的一篇文章。
    他也不以为意,随手把书收好,吹灭蜡烛,轻轻掩上门回房了。
    石越可能从来没有这样忙碌过,第二天一早起来,他几乎把《白水潭学刊》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。
    提举虞部胄案事并不是一个清闲的职位。
    三司使因为石越是皇帝的宠臣,也是当今的名臣,因此根本就把胄案之事交给石越处置,他们不想为了这些得罪石越;工部更加不用说了,虞部的事情他们管都不敢管。
    胄案和虞部的主管更加是事事都要请示石越,把石越忙了个四脚朝天。
    虞部管的事特别多特别杂,几乎整个大宋的采矿业和许多的手工业都归虞部管;而胄案事涉兵事,又是三司的直系下属机构,石越不想被人看笑话,只好打点精神,好好办差,好在李丁文处置公务来,实在有一手,帮他分担不少事情。
    而筹建兵器研究院的事情,更是忙得一塌糊涂,因为研究院还没有盖好,石越就要求沈括把准备进研究院的学生组成几批,轮流到冶铁坊和军器作坊观摩实习。
    格物院的房子本来就有多,就先腾出一些房子,给他们讨论学习之用,试验就只能来冶铁坊和军器作坊了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