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节 汴京 杭州1(第3页)


    却听到一直沉默不语的三司使曾布酸溜溜的说道:“陛下,如果不征收免役宽剩钱,国库要少一大笔收入,西北军费日费千万,若不从内库借点钱,入不敷出,只怕难免。”
    他是公开叫苦,完了还不忘揶揄一下吕惠卿:“吕大人同知司农寺,居然一力赞成,看来司农寺以后不必向内库借钱了。”
    吕惠卿心里暗骂曾布,却做出充耳不闻之状。
    石越心里却暗暗叫苦,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,曾布这时候在操作层面叫苦,必然再次打击自己提前救灾的主张。
    引出来的连琐反应,现在已经难以预料了。
    他自然知道曾布这个三司使,本来就做得相当的拮据,因为国家本来收不抵支,加上宋代财政,有一个非常吊诡的事情:皇帝另有一个内库,和三司使、司农寺同管天下财政收入,虽然宋代的皇帝并不乱用钱,这个金库的钱主要是用来做军费,而且国库用度不足时,可以向皇帝“借钱”
    ,但是在账目上,号称“计相”
    的最高财政官曾布,却是不知道国家到底有多少钱的。
    因此他计算起国家的收入之时,未免更加的显得少了。
    有点心痛银子的曾布一方面顾及到皇帝的态度和石越的私交,不愿意鲜明的反对,一方面却不能不表明态度。
    但这件事情客观上,对石越已是非常不利。
    王安石暗暗点了头,心里十分赞许曾布说了很实在的问题。
    但同时不免也有点伤脑筋,理财、理财,帮国家理好财,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治抱负。
    用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,打乱既有税收政策,直接影响国家大笔的财政收入,对于王安石来说,也比较难以接受。
    但是皇帝的态度,几乎是很鲜明了,这也是不能不考虑的。
    沉默良久之后,王安石终于开口说话:“陛下,臣以为这件事影响太大。
    要么相信石越,暗中准备救灾,要么就不要相信,不要打乱变法的进程。
    拿定一个主意,方好办事。
    臣是不信怪力乱神之语的,太祖、太宗皇帝,没有托梦给一个臣子的道理。”
    王安石话音刚落,蔡确立即说道:“陛下,臣也以为此事亦有欠周详。
    若依陛下所言行事,那么无疑是说石越说的,都是真的。
    万一不中,史官之笔,后世之讥,不可不惧!”
    孙固也断然说道:“若真如此,臣不敢草诏!”
    石越眼见又是一片反对之声,终于按捺不住,对着蔡确愤然说道:“中丞奈何只怕后世之讥,而不顾百姓生死?”
    蔡确冷笑道:“我非是不顾百姓生死,只是不愿因为妖言而动扰朝政。”
    “万一明年真有旱灾,不知道对那遭灾的百姓,中丞心里会不会有愧!”
    石越又看着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王安石,他知道无论多少人反对或支持,关键还在王安石,只要拗相公点点头,万事自然通行无阻。
    “王相公,国家之财,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岂能不顾百姓之生死,只管做守财奴?”
    言辞已是十分急切。
    王安石淡淡的看了石越一眼,对皇帝说道:“臣岂是守财奴,臣只是幼守圣人之训,不敢语及怪力乱神。
    若能确知明年有旱,便是暂停新法,也在所不惜。”
    孙固不待石越相问,也朗声说道:“守道而死,好过无道而活!”
    石越冷笑一声:“好个守道而死!
    可惜若真的要死,死的也是无辜的百姓!”
    他说话也越来不越加辞色,惹得孙固脖子都红了。
    冯京这时候眼见事情刚有挽回的余地,不料曾布一开口,事情又是急转直下,心里也不知做何想法。
    他小心措辞说道:“现在要断定真假,实在不可能。
    臣以为陛下所言外示以宽,内为之备,最是英明。
    这种种措施,假各种名义颁布便可。
    财政之拮据,朝廷节省用度,未必不能支持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